“我自小就患有内风湿性关节炎,也没读过书。那时候想创业,想做事,但一贫如洗,什么都是空谈。幸好有了扶贫政策,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谈起创业之初,80后小伙江国森满怀感激。
江国森是泾县昌桥乡袁店村的村民,1980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幼时体弱多病,13岁时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骨骼畸形、身体胯部以下关节不能深度弯曲,行走、上楼梯都很困难,最终留下了肢体二级残疾。
疾病让江国森没有和同龄人一样上学,随着年龄增长,成年后江国森的主要收入是领取残疾人补助、从事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开锁工作。收入微薄,生活清苦,但与生俱来的苦难并没有让这个坚毅的小伙子满足现状,放弃未来的美好向往。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他坚持自学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
2014年,是江国森记忆中特别的一年。当年9月,昌桥乡扶贫工作组对全乡贫困人口的摸底排查工作中,多次村“两委”干部一起到江国森家入户走访,深入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同年,江国森因残疾、因学致贫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江国森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人生的分水岭。一方面,生性倔强的他并不想给政府增加负担,更不愿意面对贫困户这样的称呼,一方面,他又从政府的扶贫政策中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未来。
被列为贫困户之后,江国森继续经营着开锁小生意,同时,多次和扶贫干部、村干部促膝谈心,请教脱贫途径和致富方法,交流关于脱贫致富的规划。在政府工作人员列出一些建议、自己翻阅了大量资料、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之后,2016年,江国森萌发了从事石斛种植的想法。
帮扶联系人知道江国森的想法后,想办法为他寻求凯发k8最新地址的技术支持,几经波折,2017年7月,蔡村镇安徽森亚生态农林有限公司了解到江国森的情况,愿意破例免费让江国森学习石斛种植技术。该公司邀请江国森实地参观,安排了技术人员为江国森详细讲解了石斛培育、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知识,并通过现场交流,帮他解答困惑。
学习回来,在昌桥乡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江国森优先申请了贫困小额贷款,很快将闲置多年的1亩多土地发展种植上了石斛。由于腿脚不便,常人弯腰蹲下的动作,他却只能用垫板垫在膝盖下,在苗圃中锄草、整理。虽然十分辛苦,但他却毫不在意,婉拒了志愿者的帮助,亲手照料。上天不负有心人,铁皮石斛花一株株如期绽放,让江国森心里乐开了花。他自信的说:“铁皮石斛全身是宝,很受市场欢迎,因生长周期长每三年才采摘一次。据了解霍山米斛晒干后价格能达到15万元每公斤,今年我还将准备再扩大种植2亩 ”。
不仅是扩大种植的计划提上日程,2017年10月,为进一步助推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创业渠道,昌桥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措并举助推电子商务工作,为全乡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出新路子。当时江国森就被列入首批支持发展电商的贫困户名单。
开网店发展电商是一个不需要体力的工作,十分适合江国森的残疾人情况。很快,昌桥乡人社部门为江国森报名参加了全县电子商务培训班,并为他争取了创业补助5000元。欣喜的江国森和爱人商量着建立了2个拼多多网店(一个叫乐开开,另一个叫乐开)和淘宝店铺。
当年,泾县昌桥乡在全乡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18个,还统一配置电商读物、电脑及办公设施和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载体。2018年5月,电商正式开门营业。江国森四处向网友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店铺,学习使用ps软件处理图片技术,学习使用淘宝助理上架产品、橱窗推荐、淘宝客推广等,学习与客户沟通技巧,克服了前两个月无人问津的困难,渐渐做到了每月100多单。江国森的网店,主要是出售附近村民的农特产品,在铁皮石斛之外,土鸡蛋、鸭蛋、野生葛粉等都是深受顾客喜爱的产品。
目前,江国森每年铁皮石斛的收入为3-5万。今年受疫情影响,2月中下旬恢复电商经营,近一个月发单约100余单,按每单盈利约2元。身残志坚的江国森不仅自己养活自已还养活了全家。“我今年新建了苗圃,大概有十亩,扩大铁皮石斛的种植。同时我还要把村民们的农产品全部搬到网上进行销售。”谈起未来,江国森信心满满,“当初,如果没有政府的帮扶,没有给我提供资金和技术,也没有我现在全家的幸福生活。现在,我自己脱贫了,也希望身边的贫困户都能脱贫。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其他村民们,特别是贫困村民实现致富增收,大家一起奔小康”。(张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