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长金是泾县琴溪镇远近闻名的种养大户,也是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更特殊的是他还是马鞍村现有1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户。自2014年谭长金被识别为贫困户后,在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帮助下,发展到如今110亩水稻和2200只种鸭、50亩鱼塘的规模,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去年更是被泾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最美自强脱贫户”。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谭长金的计划……2200只种鸭光产蛋每天就1000多枚,交通管制导致原有的销路行不通,当地孵化场也消化不了如此多的鸭蛋。无奈之下,谭长金本人只好将部分鸭蛋加工咸鸭蛋,但疫情期间销售仍然是一个难题。望着每天不断增加的鸭蛋,谭长金双眉紧锁、心急如焚。
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一方面及时上报到镇,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其宣传推销。通过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宣传推销,来村走访的市县帮扶联系人纷纷购买,20个、30个、50个……村扶贫专干李川洪家里长年经营水果采摘,其利用自身客户资源,在朋友圈帮助宣传推广,1天就接到24个订单,帮助销售咸鸭蛋1660个。同时,琴溪镇政府也传来了好消息,可以通过团县委将鸭蛋上架到县机关食堂扶贫“爱心货柜”。 原来滞销的5000多个咸鸭蛋三天就全部销售一空。很多吃了想回购的都没买到了,只能等待下一批腌好后再下单了。
见到鸭蛋订单不断,销路有了着落,谭长金激动地说:“真的感谢党和政府,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有干部来关心我、帮助我。”
小小鸭蛋一头连着贫困户滞销的农产品,一头连着众多帮扶干部的倾情帮助、各界人士的慷慨解囊。消费扶贫来助力,将供需有效对接起来,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有了稳定销路,脱贫效果也更能持久。(肖延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