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
会上,泾县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刘克珍宣读了协会成立登记的批复,筹备组代表方坤介绍了协会筹备情况,审议并通过了《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章程》《会员会费缴纳标准与管理办法》,表决产生了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随后,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负责人员名单。
会上,还为新入选的市级非遗项目、省级非遗项目及省级非遗工坊授牌,并围绕“非遗 旅游”“非遗 文创”等创新模式举办了非遗培训班。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非遗”工作,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率先在全省出台《泾县非遗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建成全市首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宣纸)。率先在全市实施《泾县非遗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明确了扶持奖励范围、扶持奖励对象、扶持奖励政策、资金来源与管理等内容。其中,对新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一次性不同程度的奖励;对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安徽省非遗传习基地”“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县级非遗传承基地”等进行不同层级的奖励;入选泾县“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人家”,根据场所面积、宣传、展示、带徒授艺、创新等情况一次性奖励;对传承人授徒也提供一定的补助;另外对非遗传承保护、宣传和交流活动也有一定的扶持奖励。在全市首次成功承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泾县云岭),在全市率先启动“订单式”非遗进课后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该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12项、市级非遗项目24项、县级非遗项目45项;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武术等9种非遗类型,拥有县级以上非遗传承基地13个、泾县非遗人家5个、非遗博物馆(宣纸)和艺术馆(木梳)各1个;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3名、16名、60名和71名。泾县入选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工作激励市县名单。(蔡盛 唐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