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普老师们走进合肥市蜀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辖区六十余名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课程——“ar看非遗·科技与文化的奇妙之旅”。本次活动由合肥市文化馆、中科大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主办,合肥市蜀山区文化馆、合肥市蜀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100多名学生及市民代表参与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活动伊始,科普团队通过精心制作的“非遗两分钟”视频,向同学们生动展示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接下来,合肥市多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逐一亮相,包括“包公故事”的历史传奇、“庐剧”的婉转唱腔、“三河羽扇”的精湛工艺、“庐州内画”的细腻技巧……。在研院郑老师的互动问答中,小小少年们积极举手,回答非遗代表作品,在科普互动环节,小小少年们了解了vr的虚拟现实、ar的增强现实以及mr的混合现实区别,妥妥的十足科技感。
随后,郑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更为震撼的ar体验。学生们戴上ar眼镜,仿佛穿越到了非遗的世界,亲眼见证了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独特。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ar看非遗”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借助ar技术为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以更加鲜活、多样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让拥有千年历史的非遗披上了时尚的新衣服,极大地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也让文化自信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活动现场,合肥市蜀山区文化馆邀请到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童寿记木版年画张唯含老师、合肥市糖画非遗传承人李丽老师现场为孩子们展示非遗技艺,老师们通过现场演示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
此次“ar看非遗”探索之旅,科技元素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中,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科技与教育的完美融合,同时也是合肥市蜀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优质服务“请进来”的一次生动实践。(周先荣)

